寄花集-第五 我的妈呀
今天是母亲节, 因此写下这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到歌颂母亲的文学作品, 孟郊老先生的<<游子吟>>不得不提. 30个字, 就把母亲的形象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现代中国人, 表达这种情感时, 则更倾向于一种更加简洁有力的方式:
我的妈呀
甭管男女老幼, 哪怕是一身腱子肉的糙老爷们儿, 遇到难题, 恐怕脑海里蹦出来的也是这句话. 而<<哆啦A梦>>里有一集也说的是类似的故事, 平时在家里不可一世的大雄爸爸, 遇到坐着时光机回来的大雄奶奶, 也是抱着自己老妈嗷嗷大哭, 因为我们都知道, 这个世界上, 还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遇到事情先想到母亲, 这并不是我们还没长大, 而是内心对母亲的依恋, 并不曾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
“马勺没有不碰锅沿的”. 夫妻难免因为琐事吵个嘴, 大家借机把心里的情绪宣泄出来, 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成熟的夫妻关系下, 大家都有个共识, 就是可以指责对方, 你骂我废物点心没能耐, 我说你不懂体贴不温柔, 都没事. 但无论如何千万别提及对方的母亲. 我想, 这里面的原因大概是在一个人的心中, 母亲的形象往往是完美的. 加上中国传统就讲究凡事不可提及父母的过失, 因此母亲在人们的心中往往已经成为了最纯真, 温暖的信仰, 支撑自己人生之路的擎天柱, 岂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母亲指手画脚? 就算是白头偕老的伴侣, 最好也别轻易触及这个底线.
换个角度, 对另一半的母亲好, 说不定比对另一半好更能收到另一半的尊重和感激呢.
看古人的笔记小说, 经常出现的情节是, 老太太跟儿子闹变扭, 告到了县太爷那里, 县太爷往往连给儿子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请老太太在大堂上一坐, 然后差役上来就把招老妈生气的儿子一顿揍, 然后还得按着脑袋给老太太磕头请罪. 实际上, 尽管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随着时间是在下降的, 而且很多时候母亲对于自己辛苦生下的孩子不见得就有母亲的名分, 但对于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 汉朝有举孝廉, 就是选择孝顺的模范出来做官. 后世虽然没有明确要求, 但对于父母是否孝顺也是考核各级官员的一个隐形指标, 往往孝顺父母, 家庭关系和睦的人更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咱们交朋友, 都喜欢交孝顺的, 对父母尚且忤逆无礼的人, 要么规劝, 要么敬而远之的好.
现在的母亲节, 源自美国, 是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亲自签批通过的, 并且随着时间和美国的影响力推广到全世界. 我认为, 母亲节除了我们在这一天就要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给母亲搞些活动让她们高兴; 静下心反思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和父母相处时有何不妥之处, 哪些事做的不合适, 哪些话讲的不好听, 未来陪伴父母时再耐心一点, 细致一点, 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
我的妈呀, 母亲节快乐 ~~~